本篇文章1347字,读完约3分钟

    我一直没太注意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自从明确了他不会偏离欧洲破坏性的、紧缩思维政策的正统观念之后。但是他现在却做了一件着实让人震惊的事。

    我说的当然不是他和一个女演员之间的所谓外遇,即便那是真的,也既不令人吃惊(法国人嘛),也不会让人不安。不是那事,令人震惊的是他居然信奉名声扫地的右翼经济学教义。这提醒我们,欧洲持续的经济困难并不能仅仅归咎于右派的糟糕主意。不错,那些冷酷无情、执迷不悟的保守派一直在主导着政策,但他们也一直受到那些没有脊梁骨、糊里糊涂的中偏左政客的怂恿和支持。

    目前,欧洲似乎在从其两次探底的经济衰退中复苏,出现了一点增长。但是,这小小的一点起色是在经历了好几年的经济灾难性表现后才出现的。怎么样个灾难法?回想一下就知道了:到1936年,也就是大萧条的第七年,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已在快速增长,人均实际GDP不断达到新高。相比之下,如今欧洲的人均实际GDP依然远低于2007年的峰值,充其量也只是在缓慢增长。

    也许有人会说,比大萧条时期表现得还差真是个非凡的成就。欧洲人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么说吧,20世纪30年代,大部分欧洲国家最终都抛弃了正统经济教条:他们放弃了黄金标准;他们不再试图平衡政府预算;有些国家还开始大量增加军备,这种做法的一个副作用是提供经济刺激。结果是1933年开始出现的强劲复苏。

    就道德、政治和人类的角度而言,现代的欧洲比那时的好多了。对民主的共同承诺给欧洲带来了长期的和平;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高失业率带来的痛苦;协调行动遏制了金融崩溃的威胁。不幸的是,欧洲避免灾难的成功却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导致政府抱住正统教条不放。尽管欧元是一种货币桎梏,但没有一个国家放弃它。没有了增加军费开支的需求,因此也没有一个国家解除财政紧缩。每个政府都在做着安全、据说是负责的事,衰退也就一直在持续。

    在这种衰退和令人沮丧的环境中,法国并不是表现特别糟糕的国家。显然,它落后于德国,后者一直由其强大的出口业支撑着。但法国的表现却比其他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好,我说的不只是那些处在债务危机中的国家。法国的增长已经超过像芬兰和荷兰这些严守正统理论的国家。

    没错,最近的数据显示,法国在欧洲整体出现起色时表现不佳。大部分观察者,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在内,都把最近的脆弱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紧缩政策。但是,现在奥朗德开始大谈他要改变法国未来方向的计划,这却未免让人感到绝望。

    奥朗德在宣布打算要对企业减税,同时削减(不具体的)开支来平衡税收的减少时说,“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供给问题,”他进一步说,“实际上,供给创造需求。”

    天哪。这几乎与早就被证明是错的萨伊法则(Say's Law)一字不差,该法则声称不可能出现整体的需求短缺,因为人们必须将收入花在某些东西上。这其实是不对的,从2014年初的现实问题来看,更是错上加错。所有证据都表明,法国的制造资源过剩,无论是劳动力还是资本,都因为需求不足而无用武之地。要证明吗?只需看看通货膨胀率,它在快速下滑。的确,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出现日本式的通货紧缩的危险越来越大。

    不是在别的时候,而是在这种关头,奥朗德采用那个名声扫地的教条,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