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8字,读完约5分钟

我知道有一个路透社中文网,消息更新很快,你可以去看看!

德国人为什么如此抵制QE

从几个月前的“欧版QE仅是理想”,到当前的“欧版QE势在必行”,这一舆论和官方表态的转向看似突然却又自然——倘若没有更多的流动性,欧元区的状况实在太难了。

欧元区11月CPI终值年率增长0.3%,已经连续22个月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连续14个月低于1%。尽管,欧元区12月制造业PMI初值为50.8,为5个月新高,显示出欧央行刺激措施初见成效。

此外,近乎“腰斩”的国际油价 也加重了欧元区的矛盾情绪。一方面,油价走低可以大大降低欧元区消费成本,但另一方面也将加剧通缩风险。

除了疲软的数据,“人情”因素也不断推升QE预期。据路透社报道,欧洲央行副行长康斯坦西奥(Vitor Constancio)接受采访时称:“我们现在预期未来数月欧元区通胀率将出现负值,这是欧洲央行必须密切关注的。” 也仅仅在两个月前,他还表示并未考虑通缩会出现。

同时,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Mario Draghi)也极度强调了QE的可能性,并于上次议息会议时表示欧洲央行对于QE等选项进行了“大量讨论”,欧洲央行明年一季度将重新评估货币刺激措施的效果,且不会容忍通胀与价格目标的长期偏差。这也巩固了外界对于两月祭出QE的预期。

“欧洲央行在2013年时便低估了通缩风险,甚至担忧QE会造成通胀,如今实行QE已经刻不容缓。”法国国家战略和预测总署署长让•皮萨尼•费里(Jean Pisani-Ferry)表示。

尽管低通胀横扫全球主要经济体,然而德国人仍然无动于衷。在欧洲央行决定是否实施QE应对欧元区的通缩风险之际,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再次表示反对。

魏德曼表示,就算物价开始走低,他也会反对购债计划。他还提到,即使不考虑购买主权债务是否违反欧盟协定,也有一连串的理由反对QE。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最快可能会在明年1月22日举行的议息会议上提出大规模资产购买的选项。尽管这一举措可能会获得大多数委员的支持,但欧洲央行希望在这一备受争议的问题上得到强有力的共识。

过去欧洲央行也有过未达成一致同意但 通过了某项决定的先例。但如果反对声音过大,QE项目的规模可能会受到限制。

受到油价下挫影响,当前欧元区通胀只有0.3%,处于五年低点。欧洲央行第二轮TLTRO的规模并不及市场预期。

魏德曼称未来几个月通胀可能都会令人失望,但是他认为这一进程在最开始并不需要货币政策作出反应,第二轮TLTRO的效果还看不出来。

尽管资产购买能够提高通胀水平,但魏德曼称,“人们不应该期待奇迹发生。”

如果你跟随高盛的步伐回顾德国的通胀史,也许会明白德国为何反对“印钞”刺激经济。

1838年,《德累斯顿铸币协议》签署,德国北部货币泰勒和南部货币基尔德并存,同时存在竞争关系,德成员国需在两者之间选择其一。

1857、1866年,由于缺乏统一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银行业进入无序状态,各种各样的货币和银行票据被发行,引发了金融恐慌。

1870-1871年,普法战争。

1873年,《铸币法案》建立了马克,价值与黄金挂钩,成为货币投机的对象。

1876年,德意志帝国银行成立(德国第一中央银行)

1870s-1880s年代,为控制物价水平,古典金本位在国际上被广泛地采用。

二十世纪初,一系列银行出现挤兑、危机。

1914-1923年,魏玛共和国经历了极度恶性通货膨胀(2,000,000,000%):一战积累的巨额债务和战争赔款致使马克大幅贬值,德国主要工业全线停产,尤其是在煤钢主产区鲁尔地区被法国占领后,德国金融业陷入了恐慌,经济陷入了崩溃。1923年11月推出的地租马克 (Rentenmark) 终于遏制了恶性通货膨胀。

1929-1932年,从美国输入了通缩:随着美联储加息抑制股市投机活动,德国资本流入减少,为了偿还一战赔款,德国必须实现贸易顺差;马克必须贬值以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1931年,银行业危机,受累于:奥地利和匈牙利银行业危机,法国不愿意让德国延迟一年支付战争赔款,美国总统胡佛提议的赔款延期偿付计划让人担心德国可能无法维持金本位,以及德国无法从其他央行筹款。

1930年代中叶,德国实施了资本管制;希特勒于1936年颁布了冻结物价的法令。

1939-1945年,靠印钞发动二战

1946-1947年,盟军维持了物价管制,抑制了德国通胀,却造成了物资稀缺。

1948年,结束物价管制,采用国家马克。

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9-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

1998-1999年,欧洲央行建立,欧元启动。

2014-2015年,高盛预计,德国低通胀延续。